了解三要素,以及初步認識肥料

三要素的重要,以及初步認識肥料

植物生長除了需要光線、水分及空氣之外,肥料也是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肥料是一些化學物質的混合物,在自然界中就已經存在的,這些化學物質構成植物體,以及促進植物體生長、生殖、感應,以及代謝的運作。然而生存在自然界的植物不需特別施肥就可以不斷的生長,是因為它們已經與大自然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但是盆景植物或一般農作物,皆是人為栽種的,因此必須適時的補充肥料給他們,才得以生長茁壯。
為了設計能夠適用植物的肥料,經過科學家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植物生長不可或缺的元素有17種之多,分別依需要的量多寡排列為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錳、鋅、銅、硼、鈉、氯等。其中碳、氫、氧在水中及空氣中就可以獲得,而硫、鐵、錳、鋅、銅、硼、鈉、氯等所需的量很少,不需特別施肥添加,土壤中就可以獲得。因此一般肥料多針對氮、磷、鉀、鈣、鎂等元素去設計製作。
本篇將會介紹肥料中重要的三要素(N、P、K),以及肥料常見的分類供讀者閱讀。

肥料三要素(氮N、磷P、鉀K)

氮(N)、磷(P)、鉀(K)是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的主要元素,也是吸收最為大量的元素,所以又稱為肥料三要素。
施肥的時機以及施用的種類是依照植物生長狀況而定,一般肥料包裝上都會有成分含量的百分比,有些袋裝上會直接以三個數字顯示,例如冨地興8-8-8,表示肥料一百公克中含有氮肥8公克、磷肥8公克、及鉀肥8公克;通常有機肥的三要素含量都很低,都在10-20%之間,因此有機肥的肥效會比化學肥差,不過有機肥在使用上也不容易肥傷,因為有機質含量充足`對於土壤而言更為友善。

肥料常見的分類

常見的肥料可以分類為化學肥及有機肥兩大類。第一類化學肥又區分為緩效肥或速效肥。而第二類有機肥除了有機液肥外大多數為緩效肥。速效肥就是施肥後植物能立即吸收,而且肥料較不容易在介質中停留,會隨著澆水而被沖失;緩效肥則是施肥後,肥料會慢慢的釋放出來供植物吸收,肥效短者一個月或長到數年者都有。

一、有機肥:

有機肥指的是以動、植物的殘體,或是動物排泄物混合,經過腐爛分解後混合製成的。因此有機肥含有豐富的有機質,不過必須要經由微生物來分解才能供植物來吸收有機肥裡重要的元素,所以它的肥效會比較緩慢,好處是可以改善土壤的地力及增加土壤的保水性。

1.有機液肥

由植物或動物的體內萃取出的營養,多為濃縮的成分,因此使用時需要再稀釋。例如市面常見的魚精肥。

2.有機質緩效肥

來自植物、動物的殘體或排泄物經分解後所產生的肥料,有機肥必須依賴微生物分解之後,才能被植物所利用,與化學肥相較,有機肥肥效顯現較為緩慢。市場上有許多有機肥販售,大部分均為含氮高的肥料,應仔細閱讀它的成份標示及氮磷鉀成份。
  • 動物性有機質肥料
  • 如禽畜糞、魚骨粉、內臟肥...等。優點是氮源高,肥效釋放迅速。缺點是腐熟不完全容易燒根、滋生病蟲害,以及味道會比較臭。
  • 植物性有機質肥料
  • 如豆粕類、稻殼、蔗渣...等。優點是有機質含量高,其富含的纖維質能改善土壤板結,且較沒有味道。缺點是分解時間會比較長、肥效較低,也因為發酵時間較久,所以製成的成本較高。
  • 動植物混合有機質肥料
  • 是目前市面常見的肥料。主要結合動物性跟植物性肥料的特點,施用上較易掌控。

二、化學肥:

化學肥指的是以礦物加工,或是以化學的方式合成的。因此化學肥的肥份會比較單純,施用後作物吸收迅速,缺點是長期大量的施用土壤容易酸化、硬化。

1.速效性肥

速效肥多為化學方法合成的複合肥料,優點為容易控制肥效、施用後隨即發生效用、植物可立即吸收,不過肥效期短,且比較容易流失,因此必須經常補充以維持肥效,速效肥為最主要的追肥,其肥效精確,因此講究栽培品質者建議選用速效肥。

2.緩效性裹覆肥料

將肥料以樹脂包覆在內層,可於澆水時緩慢且長期的釋放,長時間供應植物所需的養份,又因緩慢釋放,所以肥份不易流失。常見的緩效肥如好康多。



閱讀更多:

沒有產品

請嘗試用其他分類